回答

收藏

揭秘香港游行真想:香港暴徒就是這樣串謀的!

香港最新资讯 香港最新资讯 2604 人阅读 | 0 人回复 | 2019-08-27

編者的話: “沒有大台”,這是香港示威者一直掛在嘴邊的說法,意思是他們的行動沒有統一的策劃與指揮者。從打砸立法會、衝擊中聯辦,到圍堵機場、毆打內地遊客和記者、襲擊警察,香港暴徒“野貓式”的行動看似沒有章法。但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經過兩個多月的採訪與觀察發現,他們的活動有著極其嚴密的組織性。有港媒也提出,亂港勢力要“勇武”時便衝擊,要“和理非”(和平、理性、非暴力)時就和平,幾乎操縱自如。所謂一切行動都是“市民自發”,正如他們手持棍棒、燃燒彈等武器卻硬說“手無寸鐵”一樣,假得不能再假。

25日,示威分子在香港荃灣設路障阻塞交通,他們的舉動明顯是受過訓練的,分工明確。崔萌攝

線上主要串聯工具:Telegram與連登

2016年12月19日,德國柏林發生震驚世界的卡車恐襲案,12人在這場襲擊中遇害。據“德國之聲”報導,製造這場慘劇的24歲突尼斯男子阿米爾是受一名“伊斯蘭國”(IS)成員慫恿及指導發動襲擊的。他們兩人的聯絡平台是Telegram。如今,這款通信軟件成為香港暴力分子主要的串聯工具。



“Scott Scout認證哨兵信息主頻道”是香港示威者的一個Telegram群組,成員數已超過14萬。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看到,該群組在介紹中稱,“成立目的是為提供客觀現場資訊及情報,以確保現場受阻訊息流通”,“本頻道不會慫恿做任何行動,一切行動交由現場手足全權決定”。但在任何一次暴力活動中,這一“哨兵”群組都有人向其他示威者通風報信,頻率是以分鐘為單位。警察每一次部署和行動都會被標註地點、配上現場圖片發到群組中。

在另一個“大消物”群組中,每次暴力示威前有人早早就公佈頭盔、藥水等物資的收集地點。當暴力分子準備撤退時,該群組又會發布供撤離的上車地點,信息細緻到“可接載人數”。

今年6月11日,香港警方曾拘捕一名22歲男子。他是Telegram一個大群組的管理員,涉嫌在群組裡串謀其他成員計劃衝擊立法會和阻塞主幹道,以“串謀公眾妨擾”罪名被捕。

總部設在柏林的Telegram是由來自俄羅斯的帕維爾·杜洛夫和他的哥哥尼克萊·杜洛夫在2013年創立的。Telegram主打“私密性”。據稱,當兩名用戶進行通信時,包含管理人員在內的第三方無法訪問他們的通信內容;當用戶進行私密聊天時,包含多媒體內容在內的消息可被設置為“自毀消息”,相關內容在一定時間內會自動銷毀。據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了解,Telegram群組聊天起初最多只能支持200名成員,但如今在香港,突破2萬人的群組並不罕見。此類大群組被稱為“公海”。

Telegram過多“毀屍滅跡”的功能增加了警方搜證難度,它也成為恐怖分子及罪惡的溫床。美國“中東媒體研究機構”曾稱:“這個App已經成為IS、IS支持者和其他恐怖分子的最佳選擇。”出於安全原因,俄羅斯、伊朗、印尼等世界上多個國家已經禁用Telegram。

在外界壓力下,Telegram於2018年8月修改隱私政策。如果執法調查單位能證明指定用戶是恐怖分子,該公司將配合法院提供IP、電話號碼等用戶信息。

除了Telegram,“連登”討論區(LIHKG)是香港暴力分子另一個網上聚集地。據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觀察,“連登”充斥謠言,內容十分情緒化,極度缺乏理性與常識。比如在25日荃灣遊行時,有人在上面發帖:“如果'畜龍'(對香港警方速龍小隊的侮辱稱謂)衝,大家不要怕,一齊keep住防線,齊上齊落,一齊往死裡打!”還有人聲稱:“收到風(從一個不確切的消息來源得到情報),'支持香港人的國家'已可以接受政治庇護,(大家)要準備好自己只是和平遊行的證據、工作和學歷證明等材料。”甚至有人在“連登”上發表長篇大論,鼓動“香港貨幣戰爭”。



反對派網友在“連登”上發布信息

“Telegram負責聯絡策劃,'連登'論壇負責煽動召集,臉書負責宣傳展示。”一名知情人士這樣對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總結各個網絡平台在暴力活動中扮演的角色。

線下:“勇武”分子破壞,“獨媒”洗白

線上的煽動和組織落到線下,就會呈現更多“規律”。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註意到,連日來,幾乎所有重要示威活動都安排在下午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,放暑假的年輕人一般很難在早上起床。暴力分子還十分注意“留力”——如果第二天有規模較大的遊行,在前一天的示威活動現場,往往會有人喊口號“XXX(日期),XX(地點)見”,以此勸說示威者早點散。

根據香港法律,組織遊行要向警方申請“不反對通知書”,警方會評估當天現場的安全形勢來決定是否發放。一旦發放,示威者需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和地點來活動。但自6月以來,“不反對通知書”在亂港分子眼中已形同廢紙,多數活動都會以暴力破壞行為收場。據記者觀察,激進示威者的策略大致為“白天平和,入夜後訴諸暴力”。有香港朋友提醒記者:“在反對派遊行的出發點一般不會發生衝突。但到了終點附近,天色漸暗,往往是暴力的開始。”

(8月25日示威活動中,有示威者向警察投擲了燃燒瓶。圖/路透)

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近日得到一份沒有標明出處的PDF文檔,長達41頁的內容都在講解暴力示威的策略。文檔開頭稱:“2015年後,本來以為抗爭手冊已經沒有什麼大用途。但2019年又再重新出發,太多資訊沒有更新。(現在已經)更新了資料,希望這份手冊可以協助所有示威者。”這番話表明,該手冊的針對性極強,而且對於香港最近幾年發生的一些動盪,一直有“高人”在總結經驗。

這本神秘手冊內容之全面令記者吃驚,從“出門準備一部可以犧牲的電話”,到衝擊警察的陣型、撤退方式都有全面闡述。例如,文檔提到現場負責熄滅催淚彈的示威者“減煙隊”時,列出了“灌救法”“缺氧法”等多種作業方法,內容細緻到溶液的配比是多少。記者在示威現場看到“減煙隊”作業時的操作步驟與手冊裡介紹的高度相似。再比如,香港警方在25日荃灣示威中首次使用水砲車,但這本手冊上已清楚寫明如何用顏料糊住水砲車擋風玻璃。

(25日晚,警方水砲車行駛至荃灣楊屋道。攝/崔萌)

在遊行期間,一些示威者會在警察趕來前拆掉路邊的護欄紮成三角陣,或搬運一切可以拆卸的市政設施封堵道路。與警方對峙時,他們會撐起雨傘或游泳浮板,並且不斷挑釁。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發現,幾乎每處示威現場都有一些蒙面人在不斷高聲呼喊,同時指揮圍攻引起其懷疑的路人。在己方力量佔優時,“勇武派”往往會更加囂張,他們會向警察投擲磚頭、鐵棍等物,甚至圍攻落單的警察。


連美國《紐約時報》都認為,香港的示威者是有組織的。該報在最近一期名為“認識一下香港年輕示威者”的視頻節目中詳細披露了這些身著黑衣、其中一部分人還未成年的“抗爭者”是如何組織、集結以及在示威現場配合、衝擊的。一個名叫Ken的年輕人白天在雜貨舖工作,晚上瞞著父母,在網上購買頭盔、護目鏡等“裝備”。每當週末示威活動開始前,有類似於“地下機構”的組織者帶著他和一些同齡人去一家酒店,該酒店被稱為“安全屋”。這裡有示威前線的醫護人員以及組織方的人員代表。在“安全屋”召開的每次會議上,都會給每個參與前線“抗爭”的“勇武派”分配不同任務。Ken的任務包括向警署或者建制派議員辦公室扔擲雞蛋、石塊,以及實時監測附近警力部署情況。許多像Ken一樣的高中生將所謂的“抗爭”視為“真人版”電子遊戲。每當夜幕降臨,他們就有了新身份,由於缺乏判斷力,一些年輕人甚至以此為榮。

也有“勇武派”在一次次的暴力活動中迷失了自己。香港有線新聞台最近在一期節目中採訪了一名年輕示威者。他稱,在工作日沒有示威時,他都不知道自己該干些什麼。而現在,他“已經忘了當時走出來是為了什麼”。

“勇武派”看上去並不擔心攻擊警察會造成輿論上的被動,因為有“獨媒”(《蘋果日報》、“立場新聞”等“港獨”媒體)幫忙洗白善後。25日,一輛警車在沙咀道被暴力分子堵截襲擊,幾名警察遭眾多暴徒用長鐵枝等武器攻擊,在生命受到威脅且別無選擇的情況下,一名警員掏槍向天射擊鳴槍示警。其間,一名“市民”跪在警察前要求不要開槍。在未脫離危險的情形下,這名已經受傷的鳴槍警員用腳將“市民”推開。於是,一些示威者在Telegram上大肆傳播被截取的視頻。“獨媒”將其作為“彈藥”,把焦點對準“警察舉槍”和“踹倒市民”,故意忽視警察當時被圍毆的凶險處境。

除了歪曲報導進行煽動炒作,大批“獨媒”在激進示威者破壞現場時還充當“情報員”。他們穿著印有“PRESS”的反光衣,身處大批記者中間,眼睛卻緊盯警察的部署以及內地媒體的動向。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曾在示威活動現場親眼見到一名記者在Telegram群組中為暴力分子通風報信。

記者註意到,在最近的示威中,有越來越多的暴力分子脫下黑衣混在人群中,偽裝成“無辜市民”。每當警方對非法示威活動實施清場時,這些所謂的“市民”就會站在圍觀的人群中,或上演悲情“保護示威者”,或大聲咒罵執勤警員,演繹出一部“激起民憤”的戲碼,製造外界對香港警隊的敵意。

他們的主子是誰?

示威者一直稱“沒有大台”,即沒有統一的策劃組織者。真的是這樣嗎?

23日晚,示威者發起“香港之路”活動,組織方聲稱這是自發活動,參與者只通過社交網絡討論區和Telegram等方式討論行動步驟。Telegram上可以隱藏用戶的真實姓名和聯繫方式,因此參加者並不知曉彼此的身份。

但在“香港之路”活動開始前,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發現Telegram群組裡出現了谷歌表格,實時統計每個集合點到達多少人、缺多少人。

每當舉行新的集會,就有人在Telegram上成立新的“公海”群組,對特定活動進行協調指揮。23日晚,相關群組就在實時更新動態。當示威者在銅鑼灣商圈街道兩側成一列排開後,線上群組提示喊哪些口號。當有較多外國遊客經過時,群組管理員會提示將口號從粵語換成英語。

在線下,也有身穿西裝、戴著口罩的人在現場指揮,有人稱這些人看上去像是議員。他會隨時告訴示威者何時喊口號、何時打開手機電筒光、何時將手機舉過頭頂並揮手向路人致意。看似一場“無大台”的活動,卻處處安排周密,線上線下配合嫻熟。

“我覺得'沒有大台'不是真的。”香港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日前接受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採訪時這樣說。他認為,示威者背後一定有人提供資源。他們表面看起來很分散,但其實組織性非常強,並且很懂得如何利用民眾的情緒、不理智的行為。“比如說一些人在示威現場做了令公眾無法接受的事後,第二天就會有一些年輕的男男女女出來道歉,說'對不起,我們昨天過分了'。但明天他們會接著做同樣的事,這就是他們的策略。”

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也持同樣觀點。他整理了一些有關香港亂局的資料,其中一份資料是按日期排序對6月初到8月14日反對派煽動的暴力事件進行歸納。“一共42起,如果有人告訴你,這都是自發性行為,你信嗎?”何君堯對環球時報-環球網記者說,60多天裡有這麼多規模較大的遊行活動,“沒有總指揮,沒有人做統籌,沒辦法做到”。


資深評論員郭中行7月在香港《文匯報》撰文稱,這些暴力活動“無大台之名,卻有大台之實”。他認為,這個大台“不顯於眾”,反對派也有默契地進行隱藏,令市民都以為這場風波真的是自發的。“靠幾個討論區、幾個群組、幾個網主,就可以有策略、有資源、有設備,甚至連立法會地圖都有。沒有大台這可能嗎?”這篇文章的標題點破了玄機:“沒有大台,黎智英向誰'述職'?”據港媒報導,“禍港四人幫”之一、壹傳媒創辦者黎智英曾在7月赴美“述職”,與美國副總統彭斯、國務卿蓬佩奧等高級官員見面。


來源:環球時報-環球網/ 赴香港特派記者範凌志陳青青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分享到: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