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答

收藏

[经验] 削单程证名额可解决香港问题

单程证经验分享 单程证经验分享 2826 人阅读 | 0 人回复 | 2020-01-21

身兼广东省政协常委的地产发展商郭基辉,建议将单程证名额由现时每日150个,大幅削减一半至75个,试行为期3年,目的是缓和社会压力,解决内地与香港矛盾,让港青感受到中央的关怀。
郭常委的提议表面上回应了部分市民忧虑,实际上误判问题,无助处理社会矛盾,祸及无辜,轮候团聚时间立即增加至8年,多少孩子要苦等妈妈来港,基层劳工要奔波两地求团聚,亦深化社会排外情绪。

削名额势延长等候家庭团聚时间
单程证是香港与内地特有赴港定居制度,目的是处理港人与内地配偶子女团聚需要;单程证配额由上世纪80年代每日75个,逐步上升至1993年的105个,1995年增加至150个并维持至今。每日名额数量多寡,取决于申请赴港定居人数,避免轮候家庭须多年分隔两地。若然来港需求减少,名额或有调整的空间。
然而,纵使近年平均每日持单程证入境人数不足150(2019年1至11月为109,2018年为116),现时轮候来港家庭普遍需轮候最少3至4年。假若削减单程证名额至每日75个,势必延长等候团聚家庭的轮候时间,受影响的是占最大部分(2019年1至11月:96.6%)的港人配偶及子女。
应有权在港团聚 不应逼回大湾区
根据《香港人权法案条例》和《国际人权公约》,家庭团聚属基本人权,作为社会自然基本单位,政府有责任保护家庭。
有意见质疑:「为何不能返大湾区团聚?大湾区团聚不是不可能的选项,但不应作为唯一选项。
要体现保护家庭的团聚权利,最重要是尊重每个家庭,能按实际情况作最合适选择,政府应制订相应政策便利他们融入。
港人应有在港团聚权利,大湾区是选项但不应强迫,况且现时大湾区对港人定居的支援未完善,部分港人对大湾区仍很抗拒,为何中港婚姻的港人没有选择权
「争取港方审批权」只为削减名额
争取香港审批权或被视为体现高度自治,但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;说穿了,部分争取审批权的人士只为削减单程证名额,原因是认为新移民对社会造成压力,同时更抗拒内地文化、对内地政治存有负面印象。
这些印象大多建基于不实看法并缺乏客观数据支持,尤其是坊间流传多年的「蝗虫论」,查实新移民领综援比率低至5%,申请公屋比例亦仅19%,并与在港家人一起申请,就算内地亲人不来港,港人仍要申请公屋。
反之,新移民就业率持续上升,成为劳工重要支柱,有助纾缓人口老化,贡献良多。
争取单程证审批权的目的,应是检讨制度是否已照顾分离家庭需要、如何提高审批透明度、缩短轮候时间,以及协助因丧偶或遭遗弃的中港分隔单亲者申请来港定居。
九七回归前一段时间每日75个名额,造就不少假单亲家庭;建议削减名额只会增加轮候时间,本港家长为照顾子女,被迫停止工作,申领综援,影响家庭经济,政府又要增拨资源处理儿童照顾;长期分隔更造成身心损害、年纪大难融入社会等问题,本港人口老化及劳工短缺,徒添社会成本。郭委员提出建议前,有否研究建议对分隔家庭和社会的影响?削减名额如何有助改善社会服务?郭委员有否全面评估?
新移民成施政失误「替死鬼」
政策问题,政策解决;政治问题,政治解决,绝不应找新移民当代罪羊。再者,究竟削减单程证如何让港青感受到中央的关怀?实在不明所以。
政府施政失误连年,医疗房屋教育等公共政策未能回应社会需求,加上经济缺乏增长点,令市民看不到希望。
与此同时,本土主义、排外意识盛行且愈演愈烈,部分人士将对施政失误的不满迁怒于新移民。
难道减少新移民后,政策问题便迎刃而解?将新移民视作罪魁,当了政府的「替死鬼」,祸首却逃之夭夭,这样合理吗?
防范错判形势 滋长部族主义
任何人提出改革建议,必须认清问题本质,防范被民粹及偏见鼓动,既无助处理当前社会矛盾,更会殃及池鱼,祸及无辜。
排外情绪和部族主义(tribalism)助长排斥外来人口,滋长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,长远更会损害社会包容并蓄、和衷共济的氛围,歪风实不可长。新移民绝非港人「出气袋」,要为市民消消气,溯本追源改革政策方为正途。

分享到: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